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定增策略赚钱效应初显 优质企业要“敢拿多、敢拿住”

2020.07.08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联重科近日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向四家机构募集资金66亿元,其中基石资本旗下怀瑾基石投入31亿元。基石资本再次重金下注上市公司引发了市场各方关注。作为一家累计管理资产规模逾500亿的老牌投资机构,基石资本一直以出色的一级投资闻名市场。但其实,基石布局二级市场也已多年,尤其是定增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今年二级与定增产品亦是表现不俗。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日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定增策略目前在A股市场尚属于“冷启动”,仍处于“黄金坑”,诸多投资机会等待专业投资人去挖掘。


陈延立尤为强调,以产业投资的角度去研究和看待二级市场投资,才会理解得更加深入,投资的把握更强。这种一、二级市场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做法,是基石资本的优势,也是未来投资界的一大趋势。



定增市场目前只是“冷启动”而已

再融资新规甫一正式发布,早已募集成功、蓄势待发的基石资本专项定增基金就立即参与了定增报价。陈延立当时还曾通过各大主流媒体表态,看好定增市场的潜在收益。几个月来,市场定增项目供应大增,机构报价兴趣升温,发行成功率大幅上升,定增市场重现活跃局面。但总体仍处于供大于求,折扣高、锁定期短、减持不受限的“黄金坑”投资时期。
据统计,2020年年初至今,现金参与竞价定增项目60例,平均折价率为15.0%,平均收益率为29.3%,整体表现大幅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等大盘指标,呈现良好的赚钱效应,基石资本重点关注的定增股票甚至还有翻倍的。陈延立认为,这首先得益于股票市场整体向好,证明基石资本年初对市场的乐观判断是正确的;其次,定增市场的折扣不错,给产品提供了很高的安全边际。目前定增市场呈现出“项目多、资金少”的状况,好的项目也有机会拿到比较诱人的折扣价;而且新的定增项目不断涌现。
“目前定增市场只是‘冷启动’而已,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仍然是定增策略“红利期”、‘黄金坑’!”陈延立表示,目前参与定增市场的时机仍然很好,后续基石资本会扩大基金规模。
基石资本旗下的产品今年以来重点参与了医药股的投资,重仓医药龙头,而医药指数今年以来大涨,为基石资本产品的优异表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具体医药股的选择上,基石资本尤其重视“科技防疫”,坚决不参与那些纯粹是热点和题材的炒作,而是重仓买入那些真正运用科技力量防疫的医药公司,比如在基因测序、核酸检测、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方面具备核心技术的公司。
但对于当下的医药股,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催化,整体涨幅过大,陈延立持“比较忌惮”的态度。同时,对于时下火热的半导体,陈延立也同样持“谨慎”态度,其逻辑主要是:虽然半导体企业符合国产替代的方向,但整体业绩的增长赶不上估值提升,需要深入考察企业的创新突破力度和未来的成长速度。
陈延立认为现阶段苹果产业链估值合理,手机、无线耳机订单有望超预期,值得长期看好。对于喜欢新科技的陈延立来说,近期苹果手机降价之后,销量很好,而更大的利好刺激,来自于5G手机换机潮,这将加大苹果手机的销量。
“我们对行业和企业的基本面必须了解非常深刻,而且是来自于一线的了解,这样在选股时,如果面对各种争议,才能做出明确的选择。”陈延立说,作为PE背景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策略会天然地偏好新兴产业成长股;但成长股里各种坑也很多,这就需要投资人研究的信息渠道更丰富一些,研究更深入一些,跟踪更频密一些。

“我们并不需要把握市场所有的机会,只要把握住的机会是对的,这就够了!”陈延立表示。

A股市场的供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陈延立看来,以科创板推出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为标志的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并不能理解为资本市场供给的简单增加,同时投资的需求也会增加。只有“供需两旺”,融资端和投资段都受益,资本市场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未来各种新兴商业模式会次第涌现,暂时不盈利的创新企业、同股不同权、红筹架构企业等都能乘着资本市场改革新政东风,实现登陆A股市场的梦想。中国的资本市场绝不仅需要贵州茅台和银行股,更需要类似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拼多多、恒瑞医药、中芯国际等新兴、科技产业龙头。基石资本参与投资的迈瑞医疗从纽交所退市后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市值高达3600多亿,证明优秀企业在A股一定会得到价值重估。而类似乐视网、暴风集团、瑞幸咖啡、康美药业这样的公司,早就应该被资本市场扫地出门。
与此同时,A股市场的资金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构投资人占比越来越高,他们有打法、有逻辑,相比散户理性很多;机构投资者注重挖掘行业、企业价值,投资建立在各种调研基础之上。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境外资金持有的A股股票市值超过万亿规模,和公募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基本相当;居民理财越来越通过购买公募、私募基金的形式入市。说明A股市场的机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市场的有效性会不断提高,纯粹炒作概念和题材的玩法将越来越行不通。基于产业价值、企业成长性,以合理估值投资于优秀的行业龙头,坚持长期持有,必将成为资本市场主流风格。

从行业选择角度,基石资本坚持投资高成长的新兴产业,紧紧把握行业未来大趋势,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布局。

牛市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消费股、医药股和龙头科技股涨势凌厉,而多达2000多只股票仍然是下跌的,沪深300指数基本和年初持平,但A股市场的结构性牛市俨然成为共识,如果投资者重仓了消费、医药和龙头科技股,收益甚至会超过指数牛市,陈延立表示,A股市场实际上已经进入牛市状态,只不过投资者对“牛市”的定义需要重新理解。
陈延立认为,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正面临大的拐点,房地产配置比例已经于高点向下,而金融资产配置正在加速。过去居民投资偏好房地产,但“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非常坚定;从人口结构上看,20-55岁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已于2010-2015年达到顶峰,中国居民对房地产的配置需求正面临拐点;另一方面,全社会进入低利率阶段,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下降,吸引力锐减,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之下,社会财富的增量部分最大可能就是进入股票市场。而期待已久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动,将让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入A股市场,提供价值的源泉。今年深圳成指上涨超过25%,创业板指数上涨超过40%,可以说牛市已经到来,关键的问题是:作为投资者,思想上认识到了吗?准备好了吗?

陈延立表示,随着A股市场在发行定价、战略配售等方面的逐步放开,机构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炒小、炒劣、炒概念、炒重组等博傻式的游戏会慢慢失去市场。展望未来,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价值投资是天堂,而对投机炒作者则是地狱!A股市场的分化特征会更加明显,鸡犬升天的指数全面牛市的局面将难再现。这就需要投资者看得更细、研究更深入、思考的维度更丰富、前瞻性更强。对于优秀的企业,要“敢拿多、敢拿住”!

陈延立介绍,基石资本在一级市场的投资近二十年,投资了各个阶段优秀企业近150家,一直奋战在新兴产业投资的前沿,培育上市公司约40家,丰富的一级市场投资经验积累会极大有助于对二级市场投资的掌控,比如基石资本在一级市场投资了钱大妈、百果园,由此加深了对生鲜和供应链的理解;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了商汤科技,从而建立对人工智能各个细分市场的前瞻性;在电商代运营领域投资了丽人丽妆,可近距离观察庞大女性线上消费、直播带货等新渠道、新打法;在IVD领域投资了新产业生物,建立起对整个诊断器械行业的深刻认知……这些一级市场的投资,都会帮助二级市场的投研团队更深入了解产业,投资更接地气,更接近本质,这种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打通的投研做法,未来将会愈发显示出内在的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陈霞昌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