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责任与影响

impact

基石大家课堂论道九华山 于晓非授课《六祖坛经》

2016.10.13

返回列表

image.png

(摄于2016年10月9日,九华山)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形容九华山的诗句。10月10至11日,时值秋高气爽,基石资本大家课堂第十二期《六祖坛经》在九华山成功举办。本期课堂的主题《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可谓相得益彰。主讲老师是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中央党校教授于晓非,课程吸引了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人和企业家。

image.png

(图为于晓非老师授课现场)


在两天的课堂上,于晓非老师通过讲授《六祖坛经》,为我们展现了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禅宗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透过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北宗神秀、菏泽神会、青原行思等众多祖师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从中领悟到“禅”的身影,找到我们对人生的解读。 


image.png


世人对于生命观的看法,主要分为“一世说”、“二世说”和“三世说”。持有“一世说”生命观的人的特点为,紧迫感特别强、道德无底线,因为他们心中无须对任何人负责。持有“二世说”生命观的人相信原罪说、他律和法治,他们或对信仰的上帝负责,或如中国古代人,对祖宗负责。持有“三世说”生命观的人,相信三世六道轮回,人的生命终结并不是尽头,而是无有穷尽,会在业力的作用下轮回往复,他们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于晓非老师说,在对当今中国成年人的调查中,超过8成人的生命观持“一世说”,“这种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心态,多么可怕。”

于晓非的课程,在坚持佛教原教旨主义传承的基础上,始终积极地推动佛教的现代文明转型,树立正见、破斥邪说。听于晓非老师的课,你不需要是佛教徒,甚至不需要是佛学爱好者。于晓非老师说,佛教没有“唯一性”;多元和宽容必将是未来世界的主题。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世界文明,才会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自己。


image.png

image.png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