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2月25日,基石大家课堂第十三期《2017年宏观经济及汇率》在苏州凯宾斯基酒店成功举办。主讲人为两位著名经济学家,一位是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另一位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在致辞中表示,汇率对投资总会有影响,央行有其出牌方式。未来十年的投资主题,既包括所谓的中概股回归,也包括从国外买一些优质的企业和产业,这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常说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因为最终能让你下单投资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企业。具体的企业你要通过分析它的产业竞争结构、组织体系、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来发掘它的内在价值。为什么还要举办这样的宏观经济讲座?这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企业家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过于担忧。所以我们请两位不人云亦云的高手,深入细致的给大家进行一次剖析。”
以下内容根据余永定老师的演讲《中国的汇率政策和2017年的选择》整理:
宏观经济和汇率政策,始终是资本市场关注的两大话题。余永定先生作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也是中国政府在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重要智囊,他的观点对于大家非常有参考价值。
宏观经济继续下行孕育转折
余永定认为,首先宏观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或者金融危机等灾难性事件,因为财政政策还有余地。但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没有解决,尽管一些经济指数恶化的速度下降了,不过还是沿着原来方向,只是加速度放缓,因此余永定判断,我们还没有到达企望的向上转折点。
2017 年中国的贸易形势不会太好,增长动力来源是今年宏观经济的很大问题。余永分析,如果人民币能够有比较大幅度的贬值,肯定对出口有利,但因为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比较明显,所以具体作用需要进一步讨论。而且,受制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恐怕不会有特别大的贬值,另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也不利于中国贸易。好的方面则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提高,有利于我们贸易的发展。
房地产增长速度曾出人意料,但余永定提示2017年需要谨慎观察。房地产投资过去是中国经济增长相当重要的推动力,2015年年底的时候,大家判断房地产投资可能是负增长,所以对2016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比较悲观,但是没料到2016年房地产的增长速度依然是6%左右。不过,现在政府全面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所以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需要谨慎观察,恐怕不会有太好的增长表现。
余永定认为,如果出口没有良好表现,房地产增长速度比2016年放缓,而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已经很高向上空间有限,综合起来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速度要比2016年放缓,继续下行并且孕育着转折的可能性。
汇率不浮动扭曲资源配置
汇率浮动一直是余永定倡导的主要政策观点。余永定直言,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对外经济开放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没有让汇率发挥它自己的作用。我们着重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理念,那么无论是跨界、跨国境还是跨期限方面,都应该让汇率机制发挥重大作用。虽然不知道能否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不敢让汇率浮动,让我们资源配置非常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价格扭曲。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余永定判断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资本管制,汇率还是缓慢贬值,市场预计到7.3左右。余永定强调,我们外汇储备非常充足,只要央行想通过各种政策干预汇率,一定可以干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其他国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所以必须听从市场的决定。本来预计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就宣布中国政府是汇率的控制者,但是他没一直没有宣布,并且把话题从汇率转到贸易问题上,这种策略比较聪明,会将中国置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资本外逃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余永定举例,如果人民币随着市场机制贬值25%,那么很多人就不会决定去美国购置房产。但是,目前宏观经济环境让个人做出一些对自己合理的决策,对中国总体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央行不希望外汇储备继续流失,所以央行加强对资本的管制,尽管副作用很大,但是非常必要。如果可以让人民币贬值,那么中国就不需要加强资本管制。目前,现实环境是汇率无法自由变动,希望可以努力掌握一个正确的管制界限。
有一个非常值得忧虑的问题,余永定认为急剧减少的外汇储备,并没有实现藏汇于民。2011年到2016年3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累计额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这代表中国的资本输出金额,但是中国海外净资产没有增加反而减少124亿美元。余永定猜测,除了技术原因等解释,相当部分资产是资本外逃。
推进各项改革应对挑战
推进经济金融领域各项体制的改革,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严峻挑战,是余永定演讲中反复提到的主要观点。
余永定表示,我们有非常严重的各种金融乱象,在今年不会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是未来不能过于乐观,要进一步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加强监管。从微观层面来看,许多不错的企业在创新方面已经取得卓越成绩,但是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存在过度金融化——金融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高。如果这个问题在今年不能得到解决,实体经济得不到输血,那对明年、后年经济形势,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短期不特别悲观,但是长期不确定性巨大。”余永定认为,能够真正使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的道路,最关键因素是能否真正完成经济体制改革、汇率改革、供给侧改革,否则中国将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