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责任与影响

impact

年会观点|彭剑锋:拥抱时代,做好自己

2018.04.19

返回列表

4月14-15日,2018年基石资本客户年会——“连接”在深圳市大梅沙京基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以《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组织变革的趋势与人才管理新思维》为题发表演讲。彭剑锋教授认为,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企业组织和管理要进行变革,未来应走平台+项目运营+自主经营体+生态化运作的组织管理48字方针。


image.png


下文根据彭剑锋老师主题演讲整理:

 ↑

中国的经济和企业,现在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想作为企业来讲不管外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企业还是回归到8个字:拥抱时代,做好自己。拥抱时代,即洞悉我们这个时代,它的产业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你如何去洞察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去洞悉人性与人的需求变化。做好自己是指企业最终还是回归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产品服务的背后还是靠组织、靠人。就新时代而言,我想无非是四个方面,1、从政治背景上来看,我们进入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真正进入一个战略竞争的时代,美国将中国视作一个战略竞争对手。3、在技术层面上,我们面临的是数据化、大连接与人工智能的时代。4、在经济层面上,我们面临质量改革和高科技并重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里,企业主动拥抱这个时代,抓住时代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机遇,同时做好自己,我想这是中国企业如何在这么一个不确定时代寻求创新增长所必须的。


image.png

数字化是未来中国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

未来对中国企业来说,新的创新增长点在哪里?我认为如果能够抓住智能文明时代的发展机遇,就能够跟欧美企业同步,甚至能够变道超车。我认为这一轮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确实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不仅是一种信息的数据化、业务的数据化,更是一种认知上的数字化转型和战略思维上的、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数字化的转型。这种转型对于当今时代而言,实质在于通过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真正实现人的需求与技术的同步发展,真正到了一个AI技术、互联网技术,一个全新的综合应用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不是简单的一个所谓的云计算、大数据,它是整个社会的经济体系的系统转型、系统的变革。

对中国企业来讲,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数字化生存能力,如何进行数字化的转型。

数字化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的数字化,业务的数字化,实际上是我们整个数字化战略思维与商业模式创新,现在我们整个企业的驱动力是来自于文化与数字驱动,整个组织跟人的关系是依据数据化来进行重构,整个企业的运营体系要建立数字化运营平台,客户的需求实际上要实现生产跟需求之间的无缝连接,从人才的角度来讲也是要打破人才与客户之间的边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把数字化作为企业新的转型增长点。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华为新的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筑万物互联的世界,途径就是通过客户需求的双轮驱动,使得行业实现数字转型。

上个礼拜马化腾的演讲也提到数字化时代最核心的,就是运用数字转型来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数字经济时代是线下线上高度融合的一个时代,是技术与人的需求高度融合的一个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企业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思维是什么?最近马化腾也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角色、五个领域、七种工具,这其实也是一个企业在探索在新的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未来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去寻找到新的客户价值的创造点,去搭上数字经济这趟高速发展的快车。

从全民企业而来讲,以韩都衣舍为例,它原本是传统的服装行业,实现了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职能架构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自主经营体的架构转型。韩都衣舍每个经营小组都是一个自主经营体,独立确定自我销售目标。至于七八百个小组跟集团之间的关系,集团就是提供平台服务,赋能。企业所谓的组织模式在走向所谓的赋能+自主经营体,每个小组需要的布料、物流配送体系、广告策划,都求助集团平台,真正实现所谓大平台+前端的赋能体系。因而韩都衣舍一年能够为市场提供3万款新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激发企业内部经营活力。

那么平台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我认为是数据驱动,整个企业的运营体系不是简单的所谓信息数字化,一定是整个业务运行的数字化,以及整个企业的产业链、整个平台、业务体系之间,静态数据跟动态数据,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都在进行数字化的驱动。这两年我们常提及的温氏养殖企业,它的体系也是来自于信息化的全覆盖,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智能化的养殖平台,把五六万个养殖场连接在一起。数字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的风险管控、数字化的市场以及物流体系,真正提高一个组织是整体的,是系统的效率。所以从未来来讲,就是我们所讲的数字化是未来中国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

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在中国应用与发展将会进入高速,甚至是无约束的野蛮增长时代。这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战略增长的一个制高点。


image.png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京东已经推出了1号、2号无人仓库,12月份洋山港全部都是智能化,富士康全面推进机器人,最近推出的无人酒店等,可以说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会逐渐加速。但是这种加速可能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一个是剩余劳动力的配置问题。另一个是人类是不是真正能够驾驭人工智能,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image.png

核心在于组织变革与人才机制的创新

我个人认为,企业还是应该回归到两个最基本的东西:1、你的组织;2、你的人才。企业整个组织体系、人才体系是不是能够真正跟得上这个时代的要求,决定了企业能否抓住机遇稳步发展。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这么一个数字化、大连接、人工智能化的时代,企业能不能够抓住发展机遇,我认为核心在于组织变革与人才机制的创新,这是中国企业的根本。

为什么现在进行组织变革、人才机制创新?一个是现在具备技术因素,现在数字化、大连接、智能化重构了组织和人才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重要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变化,倒逼企业组织变革,必须持续激活人的创造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驱动。

现在员工求职也发生了变化,尤其现在进入智能化的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拥有了更多的剩余价值索取权与话语权,对组织治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力资本创新、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相互雇佣的共治时代关系。

整个组织如何尊重个体的创新,个体的力量,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现在人才需求层次提高,参与感、使命感、更好的工作场景体验以及企业需要更新鲜的创造技能,这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人力机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中国企业现在传统的模式适应不了现在这种变化,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传统的组织模式还是形成权利导向、非客户导向,还是官本位权利驱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户驱动和使命驱动。

我们刚才讲到传统组织现在离客户太远,决策重心偏高,对外部环境迟钝,最近我们做的是为组织瘦身工作,程序简化,组织扁平化。

组织进化与变革的基本特征:1、去终结化,扁平化、平台化;2、去边界化,真正内部跨界,形成生态化系统;3、去戒律化,让员工真正自主、创新;4、去威权化,组织真正赋能,真正跟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

image.png


根据这四条特征,我认为未来组织变革主要有十大趋势,今天我主要还是讲两个基本的趋势:1、从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科层组织到扁平化、网络化组织,从复杂到简单,从长链条到短链条,使组织更轻、更快、更简单、更灵活,简约且高效。主要举措,压缩层级、减少汇报层级、平行决策,就像去领导、去部门、去审批,这是一个真正大趋势;2、我认为未来主流的组织模式就是所谓平台下的分布式生产与管理,现在很多企业所谓平台+项目+自主经营体+生态体系,这是未来的一种,不管是构建生态也好还是加入生态也好,被生态化也好,未来的组织模式,所谓的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应该说是未来一种主流的组织模式。

国际上,不管是苹果,还是Facebook,或者亚马逊,大家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平台+项目运作+生态化的组织模式。在国内,现在平台化组织也成为整个企业组织变革的一个新的组织方式,所谓大前端。

在这里面来讲,未来平台化、生态化+小前端的模式,它三个最本质的特征:第一个是必须平台化架构;第二个整个组织关系不再是垂直的关系,而是一种网构关系;第三个是整个企业内部是围绕客户需求,围绕任务市场来整合资源和人才,内部要建立任务市场。不再是依据职能分工、依据岗位资格配置人和资源,而是依据消费者需求所产生的任务市场,通过大数据来配置资源、配置人才,所以未来来讲是人与任务的结合,而不是人与岗位的结合。

未来的组织模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模式?我最近研究了20多家企业的所谓平台+小前端、自主经营+小生态的模式,我把它归结为48字方针,未来的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我认为离不开这48个字:

第一,企业必须要有生态的战略思维,生态的布局。

第二,整个组织的结构体系不再是垂直结构,是网状结构,是串联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结构。

第三,责任下沉,权利下放。

第四,领导赋能,任务市场。

第五,建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第六,它的整个机制必须建立在合伙机制的基础上,真正要建立共识共担、共创共享的这个机制之上。

这是我总结未来中国企业的,我们说要走平台+项目运营+自主经营体+生态化运作,中国企业整个组织管理的48字方针。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