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17年执掌逾500亿 基石资本张维:遇到好的管理层是你的幸运

2018.04.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资界 ,作者投资界 刘全

投资界
投资界

投资界(PEdaily.cn)中国创业与投资专业门户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作者:刘全



张维作了一个比喻:PE投资更多像搭一个便车,你并不是驾驶员,你要做的是尽量选一个好车;而控股型投资,就是你坐在副驾驶岗位上,必须和团队充分学习和融合,才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好。




作者 | 刘全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如果我们稍微松懈,我们就可能成为一个平庸的公司。”

 

4月14日,在基石资本年会上,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发表了题为“摆脱平庸”的主题演讲,回顾了基石资本从PE到并购的演化之路,从一个企业到一家投资机构阐述了如何摆脱平庸。


image.png

 

资料显示,基石资本团队发端于2001年,是中国最早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迄今为止,基石资本管理了VC、PE、定向增发、并购等类型的投资基金60余只,资产管理规模逾500亿元,累计投资近110个项目,聚焦在先进制造、TMT、医疗健康、消费与服务等领域,培育和造就了柔宇科技、商汤科技、米未传媒、原力动画、百果园、埃夫特等一批行业领袖与细分行业的龙头。  

 

一家企业如何“摆脱平庸”?

 

张维举个例子,他在深圳机场看到这样一幅图:一个瓦格尼亚人,在刚果博约马瀑布手持巨大尖锐的木篮,站在巨浪翻滚的激流中。他只有在适当位置使用恰当力量,湍急的河水才能顺势将鱼推进去,而他也不会让河水卷走。

 

其实这是华为的广告,里面有一句话令张维印象深刻:“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这来自于任正非看的二战故事。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并没有将精力放在马奇诺防线上,德军重新排布兵力,突然绕过马奇诺防线,集中力量迅速从比利时和法国的边界阿登高地一段突破,最终把英法联军赶到敦刻尔克。正如华为这些年一直坚持在自己的主航道上,从未偏离过。

 

张维说,华为在看待新技术的时候,首先强调为自己服务,这种思维也曾给自己带来启发。


二战的时候,苏联的伞兵死亡率很高,他们一分析发现并不是德军的火力过猛,而是降落伞没有打开而摔的。后来怎么做的?他们觉得降落伞的质量不行,于是先让车厂和车间主任跳一遍,这样降落伞的质量立刻得到提高。“无论这个市场流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共享经济、区块链、人工智能也好,华为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核心问题,华为认为自己的核心问题是服务于全球20亿人口中所解决的电信运维、维护、客服响应,而不是做一些不着边际的创新。”

 

认真选择好自己的产业方向,持续进行投入,持续地进行人才积累,这样简单的道理,但许多企业并没有看明白。

 

基石“方法论”:摆脱盲人摸象的状态

 

“做一级市场投资,大部分人必须看产业周期,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这决定了许多企业根本性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除此之外,基石还看重企业家精神、公司治理和组织体系。

 

在张维看来,企业成长应该有这样六个要素:“左边”是产业周期、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右边”则是企业家精神、公司治理和组织体系。他再次举了华为的例子,任正非曾说华为是因为无知而进入到了通讯设备领域。华为在进入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地认知到贝尔、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诺基亚是如此之强大。由此可见,决定竞争优势的要素,并不完全取决于产业竞争结构,但不可否认,产业趋势很重要,处在好的行业里面,更容易孵化出大企业。

 

当然,要弄懂这些问题需要下功夫,需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史,认真研究整个企业长期的生态链和产业链。“作为投资人,如果不把这些研究透,你看企业一定是盲人摸象。”张维说。

 

“比如你看汽车行业,是否把整个汽车行业百年发展史都研究了,把产业链的关键企业都研究了?如果把眼光放到全球的企业,再倒推看中国的企业,你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张维认为,如果想要一二十年以上持续的成功,必须有全局的观念和思维,要摆脱盲人摸象的状态。用他的话来讲,90%的专业人士都是麻瓜,90%的人之所以甘于平庸,那是因为不愿意下功夫。

 

基石资本从来不追风口,也不赌赛道,那些在风口的企业和非常热闹的企业基本看不到基石资本的身影,“因为这些风口赛道往往非常拥挤,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些小家碧玉的企业”。

 

“基石资本很早就形成一个规矩,我们不跟资本玩家做生意,因为你很难搞懂这些人在说什么”。张维说,在基石资本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资本市场的各种业务竞争,基石都不参与。“因为你要知道他们是更大的职业高手,说不定在背后玩你。”

 

“没有一笔控股型投资是省油的灯”

 

最近几年,基石资本开始进入控股型投资,其中典型案例如爱卡汽车网,全亿健康等。

 

张维说,淘汰原来的企业家,确实会导致投资损失,因为原本投资的逻辑是基于对管理团队的认可,但有些职业经理人业绩平庸、私心过重,那只有坚定地趁早将其淘汰掉,而不是犹豫不决。

 

一笔控股型投资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公司治理的理解。“没有一笔控股型投资是省油的灯,每家企业都挺复杂的,就像我们派出的团队有遭遇过别人的诱惑陷阱”。因此,张维认为要充分理解和正面认知公司治理的复杂性,利用多种方法跟它相处,进行系统的布局,把工作做细致了;同时手腕要果断,因为耽搁的时间越长对企业的损失越大。

 

张维总结,控股型投资不能用太大的杠杆,也不应该跟管理层因误会而发生更大的冲突。他把控股型投资和PE投资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PE投资更多像搭一个便车,你并不是驾驶员,你要做的就是尽量选一个好车;而控股型投资,就是你坐在副驾驶岗位上,必须和团队充分学习和融合,才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好。“总而言之,控股型投资来讲难度更大,如果说PE投资是中学生水平,那控股型投资就是大学生水平了”。

 

这些年下来,张维有一个感触很深:碰到好的企业团队非常难得。“华商报业的管理层非常好,容易相处,他们创造性地在这个行业中正在进行大变革的前夕,把一张报纸由5千万元做到了6亿”。作为投资人,遇到好的管理层是你的幸运。

 

张维判断,从控股型投资的角度来讲,无论国家外汇政策是紧还是松,未来几年跨境收购是中国企业的路线。比如在先进制造业,如果你自身没法完成这么快的积累,那你只有通过收购来解决这些问题。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