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在“2018第二十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的趋势与策略分场上,基石资本合伙人李小红发表了题为《独角兽的投资逻辑》的主题演讲。
李小红提出,未来走得长远的公司一定是技术公司。他认为,要做好投资,必须对行业和技术有正确认知。未来每个投资人都绕不开技术认知这个话题,每个投资机构都必须沿着技术专业化道路不断前行。
他认为,在当前形势变化极快的情况下,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判断中国经济的底色。中国经济的底色体现为两点:一,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二,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市场纵深广,特别是中国有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
以下根据李小红的现场演讲整理:

独角兽:热闹背后是焦虑
独角兽现在非常热门,大家都在谈,但这两个词应该是有冲突的:独角兽一定是非常热闹的,但独角兽热闹的时候,实际上提高了供给侧的溢价能力,给我们投资方带来了焦虑。焦虑主要在三方面:一是企业估值变高,二是风口企业变多,三是竞争非常激烈。
最近发生在深圳的大疆无人机竞价融资事件大家都知道,这给投资方带来了焦虑。怎么办?我们内部探讨这事时有个结论,投资包括三要素:第一详尽分析,第二保证本金安全,第三期望合理的收益。对基金来说,本金安全非常重要,但我们可能更多的是通过资产配置,通过多个项目的配置来保证本金的安全。三个要素中只要有一个没达到,可能就在投机。长期而言,如果你坚持投资,你会得到一个投资的结果,如果你坚持投机,你会得到一个投机的结果。

中国经济的底色体现为两点:一,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二,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市场纵深大,特别是中国有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
技术认知是未来每个投资人要面对的话题
对我们来说,不管形势怎么变化,估值多高,竞争多激烈,我们基金管理公司都得往前走。投资市场就像大海一样,有很多浪花,如果我们不断地追逐浪花,浪花在的时候你很兴奋,浪花不在的时候你就可能会失落,但大海永远在那里,大海的底浪永远在那里。所以在变化速度极快的情况下,我们要认清底色,要判断中国经济的底色。
中国经济的底色体现为两点:
一,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将近14万亿美金的GDP,美国GDP将近20万亿美金。我们的智能手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很多领域都是第一。凡是中国人干的事情别人都没法干了,这是中国经济的底色之一。
二,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市场纵深大,特别是中国有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举个例子,去年吉利卖了120万辆汽车,主要卖给谁?深圳很少见,但其它地方非常多。第二个,世界杯前后,100寸、120寸的激光电视卖给谁了?其实都不是一线城市,一线城市首先是房子比较小,装不了大电视;其次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看这些大电视播放出来的精彩节目。所以一线城市对这类产品的需求空间太小,时间不多,但广大的三四五线城市有很大的市场,这是中国经济的第二个底色。
而且这个市场是通过世界第一的高铁,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我们最快的4G、5G网络,最发达的社交网络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所以它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把整个13亿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底色。

风险就是来自于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我们做投资一定要认知到两方面:行业的认知和技术的认知。
风险就是来自于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我们做投资一定要认知到两方面:行业的认知和技术的认知。
我这里特别讲一下技术认知,未来走得长远的公司一定是技术公司。像我们今天看到的今日头条,它就是把AI大数据精确到分析每一个人上,知道你的爱好。腾讯的游戏为什么男女老少通吃,腾讯通过这么多年的分析,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我们很多无意识的点击活动或一瞬间的爱好,也会被腾讯知道,这就是王者荣耀——最成功游戏背后的基础。未来每个投资人都绕不开技术认知这个话题,每个投资机构都必须沿着技术专业化道路不断前行。
基石如何邂逅独角兽
我们有幸投了两家独角兽明星企业,一个是商汤科技,一个是柔宇科技。它们如今已经非常热门,但我们在它将热未热的时候、在赛道还不是很拥挤的时候就投了他们。
我们在2016年底投了商汤科技,当时市场还是将起未起。这与我们的投资逻辑是一致的,人工智能现在看起来非常热,但曾经非常冷,前一波冷的时候是90年代末,这一波兴起是2011年到2012年,中间有十几年的断层,当时所有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们有十几年的人才断层。
我们投商汤科技有三大原因:
第一,它拥有1/4的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我们判断如今人工智能领域只有400到500个博士是顶尖人才,其中商汤垄断了120个博士,谷歌、facebook各自垄断了100多个博士,其他大概一百位被全球其他AI公司瓜分掉了,所以这是我们看中商汤的第一点。
第二,它的原创技术真正达到了跟谷歌、微软、facebook同层次的水平。
第三,它的团队商业能力非常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汤晓鸥是一个连续创业者,经历过失败,知道怎么接地气,能够积极考虑变现,考虑企业财务健康,而不是永远在烧钱。

6月6日,柔宇科技公司宣布,投资约110亿元的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
我们投的另外一家独角兽是柔宇科技,我们2015年投了它,今年又加码了。这个团队主要是来自斯坦福和清华的团队。我们在2015年投它时也有巨大的争议,但我们判断它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平台级公司,它的主要特点来自它的原材料、工艺和设计能力,它的团队也非常好。6月6日,柔宇科技公司宣布,投资约110亿元的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这也是全球首条类六代柔性显示屏生产线,这对中国的电子产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看中的也是它这样的能力。它是全柔性,会对三星和京东方造成一定的冲击。
独角兽为什么越来越多?实际上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钱多。
第二,新技术的更迭,这里就会讲到人才的问题。中国这几年为什么突然在各个领域有很多黑科技出来,这主要是跟人才相关。我们判断人才相关主要来自三处:现在最优秀的人才,比如北大清华科大等,不再把出国作为他们第一首选,所以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留在国内;二,外企撤退导致很多高管人才留下来;三,海归,出国的人才选择回国内创业。这三个方面人才的叠加,导致我们现在有很多机会,有很多技术突破,这样导致我们很有机会出独角兽。
第三,监管上的宽松和鼓励。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从联想还是中兴的情况,大家对技术竞争重要性的认识比以前都更深刻,所以我认为独角兽会越来越多。但是也有可能独角兽的周期在慢慢地缩短,这也导致量会突然涌现出来。
我们对独角兽投资有一些总结:
首先要专注于有巨大市场需求的行业领域,不管是做AI还是做显示,这些都是大的市场。
第二企业必须有护城河,不管是商汤的人才积累,还是柔宇的独门科技,护城河一定存在,其它企业短期之内没法通过模仿和抄袭取得核心技术。
第三一定要商业化,拥抱有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或实践,能够在短期内把护城河优势转化为商业化优势的团队。当然交易的估值也很重要,我们都是在两年前三年前投资商汤和柔宇,现在再投资就要考验大家了。
另外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其它的独角兽,一个是豪威科技,他原本是一家在美国退市的公司。我们所有手机的摄像头全世界只有三家在做,豪威是第一家,后来才有索尼跟三星。豪威科技在汽车电子和安防都是世界第一,如今这家公司将在A股上市,它一定会成为世界级最有竞争力的芯片公司。
同时我们在文娱领域的投资也有米未传媒等。我们在米未第一轮融资时就投了它,当时米未估值3亿美金,现在大概十几亿美金了,所以我们一贯的作风就是动手早,看得准。
谢谢大家!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