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纾困资金应该坚持“救急不救穷”

2018.12.14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以下文章来源于创业资本汇 ,作者证券时报 李明珠

创业资本汇
创业资本汇

新鲜可口的创业讯息在这里发酵,你创业我支持


基石资本“宏观经济与救市之道”论坛今日圆满举行。会上,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针对目前资本市场遇到的股权质押风险凸显背景下,声势浩大的纾困基金救市应该如何运作,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image.png


张维认为,今年从大的宏观环境上来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美关系和经济的下行趋势均不逆转。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资本市场开始迅速的回调。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8年11月27日我国一年以内进行过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有2008家,其中有1637家民营企业,占所有质押公司的81%,占所有上市民营企业的75%,占A股所有公司总数的56.4%,总规模4.6万亿元左右,占总股本的10%。

而为了防范平仓加剧风险传导性,各地公开宣布成立的纾困基金。仅统计公开信息,规模合计已经达到4850.5亿元。救市有很多国际经验,无论是美国、台湾、香港、日本都有过一些经验,以美国为例,除了量化宽松以外,还用大概4000亿美元注入到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里面,通过他们来疏解风险,但同时也要注意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加剧了整个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以及对华尔街文化的批评。

综合各国经验,对于特殊时期的资金入市,张维指出,首先要坚持“救急不救穷”,需要保证纾困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救助的目标和手段,不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要救,而是救那些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仅仅因为特殊原因而造成流动性暂时性困难的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积极救助的是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

“针对A股上市公司和民企的情况,有些的确主营业务有竞争力,业绩也长期稳定,管理层也有进取心,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暂时遇到资金链紧张、流动性不佳的问题、出资帮它们渡过难关,是必要的。”张维说,“但如果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仍然不出手,可能导致风险扩大化,甚至出现系统性风险。但是对于有些缺乏竞争力又不思进取的公司,经营困难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存在的,对于那些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不能逆时代潮流去扶植,否则不利于市场自然出清。”也不要涉足僵尸企业和基本面太差的“壳企业”,更不能为了趁低价抄底捡便宜,甚至抢“壳”,以图“名利双收”,他补充。

其次,判断救市政策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要看“战时”的效果,还要立足长远,对退出后的市场表现做出足够的判断。张维认为,决策者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安稳,更需要系统考量全局。他特别强调,救市措施可以一时止血,对市场体系的完善才是使得市场重归信心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做到让信心来自体系,通过法制化进程与体系化管理来统一投资和融资双边的期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市场的信心需要的是长期的“养”,而不是一时的“救”。

此外,救市措施的退出安排,实质上不仅是时机与形态的问题,更要作为救市政策的延续,指向市场改良与优化的道路,尤其不能让应对“战时”突发情况而设立的法律法规或机构,成为后市的潜在负担。

“有的上市公司在获得纾困基金支持后,股价反弹连涨多日,所有基金还尚未全部到位,刚得到部分资源以后,大股东采取清仓式的减持套现十多亿”,张维说,“上市公司和股民应逐步抛弃政策主导的股市体制下所形成的过度依赖政府救市的心理预期和思想观念,建立市场契约精神与自我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和损益负责。政府救市不仅是寻找理性的制度设计与监管来平衡市场参与各方的力量,更是要通过政策与制度的制约来推进股市文化的重塑。”

从基石资本自身来看,也看好纾困情况下的新一轮投资机会,在寻找和把握价值投资的标的和时机,张维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已进入价值投资区域,从多个角度来判断,基于以下因素来考虑:市值为20亿以上,当前PE低于历史平均PE超过20%, 资产负债率小于70%,2018年预测roe大于10%,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大于15%,商誉占净资产比低于35%,进行了选择,纳入价值投资标准的股票池有373家,从行业分布来看,包括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汽车、轻工制造等等。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