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有声书的无声崛起:头部作品点击18亿,付费率47%,龙头懒人听书净利润数千万

2019.08.13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640.png


作为垂直程度比较高的行业,有声书对于很多群体来说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它早已悄然崛起为一个庞然大物:2018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约4.25亿人,同比增速达22.1%,远超移动视频及移动阅读;其中,56.5%的用户最爱收听的就是有声书。
在行业龙头懒人听书的收听排行榜上,播放量超过10亿的作品就有6部,最高的已达18亿,过亿作品数不胜数。
有声书最早是网文的衍生。网文付费阅读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为有声书培养了大量的用户群体。其采用的起点中文网开创的高频、低单价的VIP收费模式,已经被大众所认可,相较于知识付费及其他一些直播等模式,变现能力更为顺畅和成熟。
因此,在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等主打知识付费的音频app大多数还在亏损烧钱的时候,主打有声书的懒人听书已成功实现了每年数千万的净利润,展现了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文丨李莉

编辑丨陶辉东

来源丨投中网


 “实不相瞒,你不找我,我并不知道我自己的书改编有声呢。不过发现自己的书被改编成了有声书当然是挺开心的。”

 

青菜炒番茄是懒人听书热门总榜前30位有声书《绝品帝尊》的原作者,截至发稿前他的作品改编的有声书已达2.6亿播放量。在此之前,有关延伸版权事宜全部都由签约网站全权处理。

 

在接受采访时,这位90后网络职业作者显露出了对有声书的好奇,他甚至主动向投中网询问了很多有关懒人听书及整个有声书市场的问题,“我看的多,听的少,不过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听。”

 

实际上,有声书已经不仅仅是网文的衍生品。根据艾瑞的数据,2018年有47.3%的音频app用户付费购买过内容。8月7日,懒人听书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由基石资本领投、三千资本跟投,融资金额上亿,投后估值在二十亿元左右。据基石资本投资部执行董事刘凌在接受投中网采访时透露,“懒人听书已经是一个实现几千万净利润的一个企业。”

 

在目前整个在线音频市场依然还处于烧钱求规模和扩张的阶段,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盈利,但大部分仍处于亏损阶段。刘凌认为,如果企业可以实现千万规模的正向盈利,代表企业模式本身其实并不依赖于外部融资,是可以持续往下走的一种模式。

 

网文升级有声书 作者:对改编不知情

 

目前在线音频最为主流的模式主要为知识付费、智能硬件、有声阅读、直播电台等。刘凌告诉投中网,从变现能力来说,与知识付费及其他一些直播等模式相比,有声书的付费阅读模式是变现能力最顺畅且成熟的一种模式,不受知识付费和直播模式中如何持续引流及对KOL的依赖度过高等问题的影响,以内容为王,且稳定性比较强。

 

“有声书阅读,或者说听书其实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为什么这么说?虽然有声付费阅读从2016年左右才开始尝试,但是在这之前,网文的付费阅读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用户培养早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阅文集团,在十多年前起点中文网开创VIP模式的带领下,这种高频、低单价的收费模式其实已经被大众所认可。”

 

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有声书、电台、直播位列用户喜爱收听内容的前三甲,其中有声书占比56.5%,优势明显。


image.png


而从平台付费情况来看,2018年有47.3%的用户付费购买过内容,38.7%的用户付费购买了会员。对此,艾媒咨询的分析师认为,随着用户对优质内容需求的日益提升,付费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image.png

 

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内容及版权的引进,强化平台生产能力,并结合3D音频技术等科技手段升级用户体验。

 

对此,投中网联系到了懒人听书热门总榜前列的有声书《绝品帝尊》的原作者青菜炒番茄,截至发稿前他的作品改编的有声书已达2.6亿播放量。


image.png


面对投中网的采访,青菜炒番茄表示,若不是因采访联系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了有声书,“实不相瞒,你不找我,我并不知道我自己的书改编有声呢。不过发现自己的书被改编成了有声书当然是挺开心的,因为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和喜欢。一方面能及时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名气有个较好的提升。”

 

据了解《绝品帝尊》为网络文学大赛种子作品,17K小说网经典玄幻作品之一。在2014年就已累计一千五百万多点击。

 

“主要原因应该还是网站直接授权,我自己并不知道相关衍生产品的消息。这方面作者相对来说比较被动。有时候和签约的合同有关,有时候也会是网站为了更好和及时开发作品有关,但是对于作者来说还是比较希望可以知道的,可现在这一块并不透明。”青菜炒番茄表示他很希望以后自己的新书,相关合作都能参与洽谈或者有一定的反馈,第一时间知道消息。

 

刘凌表示,对于网文作者来说,其实更多的希望是可以有更多的全渠道的平台去分发作品,并博得更多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以此来获得更多的IP版权收益,对于懒人听书而言,接下来会在版权和内容这块有一个比较大的投入和采购,“现在是以网文为主,未来还是朝平台化的趋势发展,也会有一些出版物、儿童读物、名著等,内容肯定是要多元化的,当然在这其中也会有一定的侧重点,先发展一部分,然后再补充短板。”

 

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增速达22.1% 高收入用户占比较高

 

近年来,知识付费、有声阅读、直播打赏等模式渐渐兴起并开始被广泛接受,再加上4G的普及、车联网、智能硬件方面的发展,为音频创造了更多的使用场景,随着用户为优质版权内容的付费越来越普遍,中国的在线音频行业也出现了规模化的增长。

 

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约4.25亿人,同比增速达22.1%,相较于移动视频及移动阅读行业增涨率较为明显。


image.png


在这其中,年轻群体占比较高,且呈现整体用户群体较为高端的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在线音频用户超五成,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用户达到22%。


image.png


艾媒咨询的分析师认为,在线音频平台内容丰富,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用户使用。在这其中使用场景限制较小、可以很好地在更碎片化的场景下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更适合中高端人群内容获取需求。


image.png

 

借鉴日本声优发展模式 形成完善产业链?

 

“其实作为一种娱乐化的音频消费,不像知识付费,是日常的一种需求,就是消磨时间和娱乐用的,并没有那么强的焦虑感和目的性,这和人们看视频追剧和玩游戏其实是一样的,是闲暇时间自然而然的一种娱乐需求,只要你的内容好,必然就会有人消费。”刘凌表示,整个音频市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还是在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

 

事实上,在湖南卫视开播《声临其境》,把配音演员及声音工作者推向台前之前,人们对于声音魅力的追求更多的局限于“圈地自萌”的状态,即使在圈内早已被誉为“大神”的配音演员边江登台之时,更多人对他依然还是陌生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对于配音演员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老一辈的“译制片”时代。

 

然而随着《声临其境》、《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语言类节目的热播,人们对声音艺术的关注度也开始变高。

 

刘凌告诉投中网,在有声书的制作过程中,其实也会去培养一些主播,专门成立一个公司把这些主播沉淀起来,并且更好的培养他们,“但并不是突出某一个个人的大咖,而是形成某种产业链的模式。”

 

据了解,刘凌提及的成立公司并培养主播的产业链模式其实在日本声优市场已有非常成熟的运营模式。

 

据日本知名声优绿川光的中国粉丝组织“绿川未来大使馆”运营者声优宅小樱介绍,日本的声优主要工作是围绕二次元的动画、游戏配音,以及电台&网络广播、歌曲&广播剧CD、电视节目旁白等等。声优基本上都会有自己所属的经纪公司,日文里叫做事务所,也有少部分没有加入事务所的称作free声优。一些事务所会开设附属的声优培训学校(日语叫养成所)由自己公司的声优担任讲师。

 

“感觉日本和国内发展模式还是有些区别的。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音像行业还是比较发达的,现在大部分广播、广播剧还有声优演唱的歌曲都是会发行实体CD来贩卖。线上的话也会有一些收费的直播、广播节目,大部分都是和平台合作的,例如niconico视频网站、音泉网络电台平台等,收费模式有的是订阅单独节目,也有的是付给平台月费就可以收听所有节目等等。”

 

声优宅小樱告诉投中网,像他们这样的海外粉丝团其实都是非官方的自发组织的,但绿川光本人却是清楚知道中国粉丝团的存在并且会在很多场合对中国粉丝的支持表示感谢。

 

“这是一个在高速发展中的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喜马拉雅、蜻蜓、荔枝这样的音频app,他们各有不同的特色,比如喜马拉雅以知识付费为主智能硬件为辅,蜻蜓也是知识付费为主比较重视IP和KOL,荔枝以音频直播为主业,而懒人听书则是以有声付费阅读为主。从现有的行业发展趋势、营收、利润以及估值情况来看,综合考虑下来基石目前是投了懒人听书,但这并不代表懒人听书的模式是最好的最终的模式,因为不管是企业还是行业都还在发展阶段。”刘凌总结说。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