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定增市场将迎来制度性红利

2020.01.13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陈延立认为,一个定价体系扭曲的定增的市场,容易导致利益输送问题,只有把定价机制理顺,定增市场的市场化色彩才会越来越凸显,对于再融资新规拟明确禁止保底定增,市场持欢迎态度。机构投资者其实并不喜欢保底定增,而是希望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分享企业的成长红利。定增产品不应该是类固收产品,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在于发挥专业能力,精心选择优质定增项目,也愿意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承担一定的风险,最终获取持续稳定的收益。


前几年火热的定增市场,最近两年归于沉寂,可转债则突然间红火了起来。
定增市场会继续冷淡下去吗?在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看来,定增市场在经过低落期的洗牌、沉淀后,会重新迎来制度性红利带来的繁荣。投资者应该以做产业而非炒作的心态参与定增,方能结善果,获得好的回报。


定增市场,重回超额收益时代

去年11月8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等再融资规则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市公司定增市场再次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陈延立认为,从政策层面来说,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监管思路更加市场化了,这将给定增市场带来新机遇。未来,机构投资人市场有望建立更好的博弈规则,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大。过去,国内再融资市场鱼龙混杂,存在定价过高、定价体系紊乱等弊端,而国外成熟市场的定增几乎没有折扣限制,制度上的套利空间很小。实际上,再融资的股票整体质地不错,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来说是比较好的投资对象,构成定增市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经历过去这几年定增市场的洗牌后,定增市场正再次迎来超额收益的时代。
陈延立表示,一个定价体系扭曲的定增的市场,容易导致利益输送问题,只有把定价机制理顺,定增市场的市场化色彩才会越来越凸显,对于再融资新规拟明确禁止保底定增,市场持欢迎态度。机构投资者其实并不喜欢保底定增,而是希望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分享企业的成长红利。定增产品不应该是类固收产品,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在于发挥专业能力,精心选择优质定增项目,也愿意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承担一定的风险,最终获取持续稳定的收益。
过去保底定增看起来很诱人,其实一些机构是通过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暗藏着好几倍的杠杆,风险很大。一些保底定增但基本面很差的公司,中间还有不少猫腻。“坏学生”多了,市场的价格体制就被扭曲,当好企业通过定增都无法融到资金,发生项目募集失败的情况时,就说明资本市场整体的融资功能出现了问题。此次修订再融资新政,是监管层推进市场化定价的重要进程,有利于从根源上保障再融资市场的繁荣与兴盛。
“基石资本一直在定增市场耕耘,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达60亿,基金产品20多个,管理经验丰富、业绩良好,现在也已开始筹备一批新的定增基金。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如果仅仅是做二级市场的投资,100亿之上对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会提出更高要求,但定增这个市场规模没有天花板,投资人需要的是对产业和公司的深度理解,对风险有效防控。”陈延立说,定增这种再融资方式不仅不会过时,未来还会更加枝繁叶茂,因为融资是资本市场主要功能之一,而定增是极为有效的一种融资方式。

image.png


以做产业而非炒作心态
参与定增

“我们对后市是比较看好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发展不是快不快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微观、中观其实都有很多好的‘点’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挖掘。”陈延立说,做二级投资很大程度上就是“傍大款”,哪家上市公司做得好,投资人就去和这家公司的股票交朋友。
从A股市场估值水平来看,目前整体水平不算贵。从资金流的角度来看,全球央行都在实行货币宽松政策;而资管新规的边际影响正在下降,外资在不断买入A股。以往老百姓的资产更多是配置在房地产市场,买房很大比例是基于房地产升值预期,在“房住不炒”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未来老百姓有钱第一时间买房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会把资产增量的部分更多去配置股市等风险资产。
陈延立认为,大科技、大健康、大消费领域还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经过这几年的持续优化后,供给会增加。最近几年,很多公司倾向于发可转债,但可转债主要是公开募集的市场。而且这些公司其实并不一定适合发可转债,如果市场整体形势不好,会有很大比例的企业转股不成功。未来上市公司可能愿意发可转债就发可转债,愿意发定增就发定增,企业融资的自主性和市场化会加强。
“我们有近20年的创投经验,长期与新兴产业打交道,因此能够了解到产业发展等更多深层次的东西。即使对于科技企业也要有合理估值,我们会抱有平常心,不会去盲目追热点。创投的项目一般是5年以上,造就了我们的逻辑与心态,无论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还是定增投资,持股心态都非常稳定。”陈延立表示,用做产业而不是“炒作”的心态去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前瞻性更强一些,更容易把握产业和公司的成长周期。

陈延立预计,定增新规出来之后,项目可能会出现逐渐井喷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更愿意通过定增去融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定增市场,定增市场将迎来制度性红利带来的繁荣景象。


image.png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