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总裁范永武:拆解疫情“危”与“机” 共话信心及坚守

2020.02.26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推迟了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也打乱了创投机构的投资节奏。
那么,创投及其投资企业应该如何联手应对此次危机?投资信心有没有改变?疫情过后,哪些行业会更受青睐?创投界精英们又各自看好哪些领域?
基石资本总裁范永武认为,疫情给社会各行业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但疫情不会影响长期趋势,“危”中往往也隐藏着“机“,疫情并不意味着人们的需求都消失了,可能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到了另一种形式,比如由线下转到线上。这种需求形式的变化就是一种机会。

创投及所投企业均受影响

原本计划在春节后启动新一轮融资,如今受疫情影响暂缓;原本应是旺季的春节档直线跌至冰点,固定支出未见减少,经营压力却陡然加大……创业企业最近的确“比较烦”。
基石资本总裁范永武认为,这次疫情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影响最大。从体量来看,体量较小的中小民营企业受冲击最大;从行业来看,第三产业特别是住宿和餐饮业、电影娱乐业、批发零售业等线下服务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从融资和资本市场来看,由于疫情影响了中介机构的现场核查工作,一批拟IPO企业冲击资本市场的步伐放缓。
与被投企业相互依傍的创投机构,自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募资方面,范永武表示,各地政府和机构将工作重心转向疫情防控,国有、市场化母基金暂时也处于暂停状态,民营机构和高净值客户的观望情绪浓厚,“我们的募资工作,比如新基金路演活动、客户论坛,已宣布取消,资金募集进度颇受影响”。
其次在投资方面,受疫情管控影响,公司投资人员无法出差和实地考察项目,新项目的开发和拟投项目的现场尽职调查已经暂停;已投项目的投后跟踪及管理也充满挑战。“公司投后管理部的一季度已投资项目实地走访计划,因无法正常出行被迫延迟。”范永武说。

危机底下藏良机

“疫”发千钧,各行各业想方设法腾“云”驾“务”。
例如,由于不宜出门和门店歇业,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刚需;由于“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与培训受到追捧。可以说,随着各种应用场景都搬到“云”上,云领域的许多创业项目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与培训、在线办公、生鲜电商等行业都迎来了爆发性增长的高光时刻。
基石资本总裁范永武表示,疫情并不意味着人们的需求都消失了,可能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到了另一种形式,比如由线下转到线上。这种需求形式的变化就是一种机会。比如非典期间,人民网络购物的需求被激发,被全员隔离的阿里巴巴发现了这个趋势,推出了淘宝;当时还以实体销售为主的京东,在巨大的冲击下不得不转到线上销售,结果反而从绝境中走出了光辉的大道。
我们看到这次疫情,很多需求激增的企业都在发力。为了获取用户,生鲜类电商选择了促销,在线教育和培训类企业选择了开设免费课程,虽然这对公司短期业绩贡献不大,但优秀的公司可以借此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树立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有望在未来实现较好的转化率,行业龙头公司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格局更加明朗。
范永武也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需求主要是受到疫情催化,未来随着疫情的结束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弱。比如在线办公,国内在线办公相关支出及渗透率相比海外仍有较大差距,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但疫情过后,如何维持用户习惯将是一个大考验。
“我们在云教育、云办公、云娱乐赛道投的一些公司,最近订单、收入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表示,今年在云领域的投资会进一步加强。此外,先进制造业包括航天科技、芯片和生命科技领域也将是今年关注的重点。
专注于TMT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启明创投,也见证了这一波增长大潮。“我们投资的网上药店、在线问诊等企业,用户需求急速增加,数字医疗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于佳介绍,随着全民防范意识提升、健康愈加受重视,医疗健康行业将迎来利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服务等行业将加速发展。
在她看来,由于在线办公普及、疫情防护需求、延迟复工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开始寻求科技办公、减少用工、提高效率的方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迎来了发展机遇。“远程办公、在线办公的背后,是云平台的建设。企业的云化,将催生新的机会,使SaaS行业得到巨大发展。”
对于B端和C端所蕴藏的机会和能量,杜永波充满期待。“我们预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SaaS的普及、AI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利用等将会进一步加速,作为基础设施的5G及物联网,也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杜永波说。
至于TO C端,杜永波认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会改变,Z世代新消费者、新品牌、新渠道、新供应链,都蕴藏着良好的机会。

短期影响不改信心

“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变化。”范永武掷地有声地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拥抱拥有企业家精神的、原创性技术的世界级企业。”
硅谷天堂董事长兼总裁鲍钺表示,公司的投资逻辑不会发生变化,价值投资、行业聚焦仍然是核心。“一方面,我们的投后管理团队将密切关注被投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多维度的支持,尽可能地帮助企业减轻疫情对经营和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依然会积极主动发现价值、遴选优质企业,利用资本持续赋能优质企业。”
“疫情属于短期影响,不会改变我们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也不影响华兴新经济基金既定的‘消费升级、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三大投资主题。我们的投资策略和赛道不会有变化。”杜永波信心满满,“当下我们子弹充足,对于好的标的,我们会坚决甚至更积极地投资。”
李竹预计,3月份后工作会逐渐回归正轨,开始有条不紊地推项目。“我们新成立的第四期科技基金刚完成3.5亿元人民币募资。所以,预计2020年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规模都会比去年更大。我们仍然会主要聚焦A轮之前的投资,同时倾向于商业模式更成熟的企业,单笔投资规模也会适当提高。”
于佳表示:“2020年创投行业的热点仍然在医疗健康和TMT领域,有较强科技创新的企业将会获得青睐。”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