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的成功心得:我们在最像硅谷的地方创业

2020.08.26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深圳40周年


image.png


2001年,在时代的大浪潮之下,33岁的张维在深圳这座“最像硅谷的城市”开始创业,创立了基石资本。公司成立的使命和愿景在于,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向企业提供投资银行、管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帮助小企业茁壮成长。


深圳的飞速发展,给予了基石资本成长的充足养料,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壮大,基石资本在创新创业浪潮中捕捉到充足的投资机会。



投资150个项目,成功退出60多个,更有约四分之一的项目成功IPO,在创投界手握着这样的战绩,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有着自己的独到心得。

摒弃暴利的心,尽人事,听天命。”在深圳的一间办公室中,张维回望近20年的创投生涯,给出了一番颇具禅味的答案。
自2001年创立基石资本以来,张维带领团队已累计投资约150个项目,目前资产管理规模逾500亿元,山河智能、三六五网、迈瑞医疗、柔宇科技、埃夫特、华大智造、商汤科技等一大批项目,都成为了创投界的经典战例。
在近150个项目,基石资本的成功退出率接近45%,上市公司形成率达四分之一左右,更在山河智能等项目实现了100多倍的回报率,收益惊人。
“投资决策源于对资本市场和企业的认知。像基石资本,相比于看宏观经济、投热点、重赛道,我们更看重‘选手’和企业家,重仓有产业地位和世界级技术的伟大企业。”在张维看来,当下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最大的意义在于给真正有产业定位、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的硬科技企业上市提供更多机会。



在最像硅谷的地方创业


“当初来深圳,都是有叛逆精神、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大家都想去一个能够创造未来的地方。”忆及1994年自己闯荡深圳,张维说,大量人才的涌入、移民城市的叛逆、各行各业的宽容,形成了深圳早期的创业生态。
彼时,改革开放浪潮正渐入佳境,深圳到处散发着创业的气息,华为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初见雏形……中国资本市场也才刚起航不久。张维最初供职于国内最早一批股份制上市公司的其中一家,这里培养了他早期的投资意识。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过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在这里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从而有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运气。”张维说。
在他看来,大量人才在深圳成功创业,离不开深圳的制度环境。通过“孔雀计划”等政策,深圳市政府扶持了大量的初创科技企业和人才,资金资本、人才技术、大型科技企业得以在深圳聚集,并形成良性的循环生态,这与硅谷极其相似。
资金、人才技术、大型企业聚集的“铁三角模式”,使得深圳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深圳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

2001年,在时代的大浪潮之下,33岁的张维在这座“最像硅谷的城市”开始创业,创立了基石资本。公司成立的使命和愿景在于,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向企业提供投资银行、管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帮助小企业茁壮成长。

image.png



聚焦硬科技企业投资


深圳的飞速发展,给予了基石资本成长的充足养料,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壮大,基石资本在创新创业浪潮中捕捉到充足的投资机会。
“‘撒胡椒面’没意义,看准了要敢于重仓。而只有认知深刻才敢重仓,否则就是赌博。”张维说,基石资本成立至今,一直奉行集中投资、重点服务的投资理念。
在张维看来,投资的核心要素是把握企业的成长性和估值,成长性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估值是实现超额收益的必要条件。
回归企业本身,基石资本有一套完全不同于通常看财报、看竞争结构的独特认知体系,而是看企业家精神、看研发团队、看组织体系、看公司治理,这些投资要素是公司财务报表背后难以展示出来的,却也恰恰是伟大企业必须具有的特质。
张维举例说,2003年,基石资本投资了山东六和。彼时,这家企业并不被市场看好,属于低门槛、低毛利率又传统的饲料行业企业。初次接触山东六和时,公司年销售额14亿元,利润却仅为2000万元。
在刚打完第一笔投资款时,投资人就气愤地通知他,要求立即停止投资。在压力面前,张维选择了坚持。
张维看中了这家企业背后有价值的地方:当时,这家企业就提出了服务营销的概念,围绕养殖户构建了一整条服务链;2003年之前,企业所有的中层干部都读完了EMBA,而在当时即使是中国最大的企业都难以做到;管理团队全员持股……这些现象背后,暗藏着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情怀。
投资8年后,山东六和的年营收超过600亿元,利润高达16亿元,张维的坚持让他获得了足够的回报。“好的企业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言,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是长期主义者。”他笑着说。
张维认为,投资时一定要关注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勤奋执着、有不屈不挠奋斗精神;二是打破常规、颠覆规则,不断创新,有冒险精神;三是有抱负和胸怀。
寻求优秀的企业,是基石资本的投资方向。在深度挖潜具有长跑能力的企业外,基石资本还敏锐意识到科技创新的先机,逐渐将目光聚焦到硬科技企业,投资涵盖技术领域、医疗医药、消费服务、文化娱乐等。
如在机器人领域,2017年,基石资本投资了埃夫特,并出资6.6亿元帮助企业完成海外收购,迅速获得市场、品牌、技术……今年7月15日,埃夫特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我们在于看中埃夫特在中国产业地位的特殊性,即使当下未实现盈利,基石资本依然坚定的选择重仓。”张维说。
在医疗医药领域,基石资本在迈瑞医疗的投资上获得了逾10亿元的投资收益。



中国股权投资大幕刚刚拉开

在投项目实现独立IPO,是创投获得收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基石资本在优选项目时考虑的主要方向。
当下,张维看到了科创板推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带来的巨大机会。不再以盈利为企业上市的硬性标准,让真正有全球产业地位、在国内拥有硬科技、有国产替代产业机会的企业得以上市,获得流动性支持,激励创业者发展壮大事业,是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重要意义。
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将引导资本更多地投入到高新技术领域企业,有助于解决国内科技企业发展早期缺乏资金的问题,帮助国内硬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机会。
在他看来,注册制等改革推进的同时,又结合了严格的惩罚和退市制度,这有利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融资渠道、资源配置的三大基础功能,对构建资本市场健康生态和培养优质的上市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纳斯达克市值前十的公司即代表了它存在的意义。微软、苹果、谷歌、英特尔、亚马逊……这些企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张维说,用市场而非行政手段做出选择,必然有大部分企业被市场化淘汰掉,但重要的是少数优秀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配置到了正确的资金,得以迅速成长壮大。
张维进一步说,宏观经济的波动和资本市场的波动无法预知,所以并不需要对产业政策先知先觉,而是要回归企业本身,摒弃暴利的心态,尽人事、听天命。
2017年,基石资本入股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企业豪威科技;2019年8月,韦尔股份完成对豪威科技的收购,基石资本也由此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退出渠道。对此,张维说:“3年前,我们并不能预见科技企业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口,也不能预见半导体在今天如此受欢迎。”
张维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近20年,与国际接轨不断深入,中国的产业发展形态已从量变发生了质变,衍生出了更多的产业形态,技术型企业也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机会。

“中国的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张维说:“放眼全球,基石资本希望经过20多年的学习和积累,未来能够成为像KKR、3G资本这样的顶尖机构。”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问之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