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日前召开的基金行业国家扶贫日座谈会上正式发布《中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践行社会责任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主体内容共七章,分别从私募投资基金加强责任投资管理、支持抗疫防疫、参与扶贫攻坚等公益慈善、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早投小、推动转型升级、开展绿色投资等七个方面,共计整理31个典型案例,基本反映了近年来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本文摘录自《报告》第七章《发挥并购重组赋能效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 |《中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践行社会责任报告(2020)》
转载来源 | 中国基金业协会
(微信号: CHINAAMAC)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参与产业并购重组,有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践行行业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参与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领域的股权并购或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支持境内公司发挥自身的技术、业务、融资渠道优势,通过跨境并购方式“走出去”和“引进来”。
基石资本助力埃夫特海外并购
塑造世界工业机器人头部玩家
1、履责背景
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规划》还提出,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研发,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随后,工信部、国务院、财政部等部门多次发布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指引下的人机协作与企业间协作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
2、履责行动及成效
基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资本)成立于2008年3月,累计资产管理规模逾500亿元,投资方向涵盖科技技术、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消费服务等领域。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在并购投资方面,逐渐形成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并举的并购投资思路,主要对企业开展平台收购、价值提升收购或外延并购三种类型的并购交易。
总部位于安徽芜湖的埃夫特是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出货量较大的机器人厂商。2016 年,埃夫特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新的瓶颈。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早、应用数量最多、应用能力最强的行业,因此掌握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就相当于掌握了工业机器人产业话语权。由于其在汽车行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经验还较少,因而在下游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应用渠道难以打开。作为国内第一梯队的机器人企业,此时的埃夫特急需通过海外并购来实现经验和技术的快速积累。

埃夫特车间
为实现产业协同,继投资、收购意大利3家企业后,埃夫特展开对意大利WFC集团的收购。WFC集团作为业内领先的汽车装备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拥有白车身焊接和通用航空行业20余年的丰富项目经验和核心技术,在意大利、波兰、巴西和印度分别有5家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全球员工500余人,年收入折合人民币10亿元以上,是菲亚特克莱斯勒、大众、雷诺、通用等多家知名整车生产企业的一级供应商。
2017年6月起,基石资本向埃夫特投资两轮合计6.6亿元,占股19.9%。2017年9月,埃夫特收购WFC集团的交割仪式在意大利都灵举行。在此过程中,基石协助尽调、设计有针对性的并购方案和并购后百日行动计划,帮助埃夫特团队了解并购益处和潜在风险点,树立正确预期。

基石资本与埃夫特团队考察WFC集团车间
本次并购为埃夫特带来世界先进、成套的自动化柔性焊接技术。经过整合吸收,埃夫特成功完成了技术的升级迭代与系统集成,先后主持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30余项科研项目,机器人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赋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3C电子、光伏、工程机械、铸造等产业,并开拓了北汽南非制造项目、奇瑞巴西项目、华晨新日项目等客户,巩固了国内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的行业地位。
协同效应之下,埃夫特业绩持续向好,2017-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13.14亿元和12.7亿元。并于2020年科创板挂牌上市。
基石资本的并购投资实践在拓展企业市场、弥补技术空白等方面成效显著。如基石资本2008年协助山河智能完成了对美国三角鹰公司的收购。三角鹰公司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款可以使用普通柴油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此次收购使得山河智能在通用航空领域掌握了核心的技术。2014-2016年间,基石资本协助华昌达并购恒立达、德梅柯、DMW和VALIANT-TMS,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股东价值。2016年以来,基石资本对全亿健康的控股式并购,创造了特有的“资本+管理+机制”模式,有效解决了区域连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截至2019年末,全亿健康的直营门店已达2000家。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