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浏览次数:

4月22至23日,2024中国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大会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湖北省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武汉洪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基石资本联合主办,武汉科创投资服务联盟提供支持。围绕“体制变革与科技创新”的大会主题,多位重量级的企业家、科学家、学者进行了精彩演讲。

会议同时还举行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六批子基金战略合作意向签约仪式。湖北省投资引导基金公司、湖北长江产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汉洪山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基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并签约。该基金计划落地武汉,致力于促进湖北等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会议首日,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志彤首先致辞。黄志彤表示,武汉市将利用此次大会的契机,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基金合作和产业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在汉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武汉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优环境。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副总经理张海鹰在致辞中表示,对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及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工作中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未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将进一步加大与湖北省及武汉市的合作,加快子基金的设立,支持企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结合硅谷的创新经验,就中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思考。他认为,中国当前正面临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的双重机遇之窗,要抓住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们的创新体系,其中,建设一个具备强大的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从而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才创新创业,以及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摩尔线程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王东指出,AI需求愈发崛起,算力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算力即国力,当前国际形势下,加速国产替代、打造国之算力已刻不容缓。他表示,摩尔线程今年2月份已经成功落地了第一个千卡训练集群夸娥并且商业交付给客户,支持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可直接解决当前大模型训练AI芯片短缺的现状,2024年还会有更多夸娥千卡集群落地在国内。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表示,通用人工智能在尺度定律(Scaling Laws)的驱动下发展,带来生产效率和人机交互体验的变革,通用智能体是智能汽车的未来,要从智能汽车1.0迈向通用智能体,大装置、原生态大模型、软硬件架构变革与数据生产管线是四大关键要素。

百英生物创始人、董事长查长春介绍了CXO产业链与行业发展趋势,特别是CRO的发展逻辑:CRO的发展伴随生物医药工业的发展;CRO承担制药企业从业务分包到业务赋能的作用;CRO的竞争优势从差异化到规模化;CRO业务拓展从单项服务到整体解决方案;大型综合CRO与细分领域CRO共存;国际化是创新药CRO的必然选择。

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焦可分享了大模型的进展与展望。他表示,大模型不仅将重塑现有行业,更将创造全新价值,目前百川智能实行超级模型与超级应用的双轮驱动战略,个人助理、AI医生和开放世界是百川的三大重要方向,对应了创造、健康与快乐的三大理念。

RoboSense速腾聚创高级副总裁魏永刚从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的角度,对中国企业如何拥抱AI技术浪潮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机器人行业是激光雷达产业的下一个增长点,速腾聚创将通过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让产品覆盖更多的场景,为更多的行业赋能。

蓝箭航天首席财务官吴星宇认为,中美太空经济的核心差距在于商业航天的参与度,作为太空经济基建,商业航天是缩小大国差距的重要抓手,而大运力、高频次、低成本的大火箭是航天发展的瓶颈。因此,随着大型可回收液氧甲烷火箭的不断进步,商业航天的拐点即将到来。去年,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果栗智造CTO周金明分析了磁悬浮柔性传输技术如何推动智能制造生产范式变革。他介绍,磁悬浮柔性传输技术相较于传统传输技术,具有效率高、灵活性高、无尘等级高、通用性高、扩展性高、节省空间等优势,实现了传输和制程工艺的融合集成,有望成为智慧数字工厂工业底盘的标配,推动智能制造生产范式向更高集成度升级。

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表示,在当前自主可控及加速出海背景下,发展和投资中国高端制造业有两大新机遇,一是积极布局和投资高门槛、高壁垒的卡脖子科技领域,投身于自主可控的国产化产业链构建,二是进一步消化、吸引全球产业转移的成果,完成科技制造业从再创新到出海的产业升级。

华睿科技董事、副总裁张博介绍了AI在智能制造领域,尤其是视觉领域的一些应用。他表示,机器视觉应用已经进入深水区,相对于传统算法,AI算法在工业检测领域展现了巨大的优势。对于AI项目在实施中面临的周期长、通用差、门槛高等挑战,华睿科技通过高效、柔性、易用等三大关键词来应对。

会议次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包刚升从人类的政治经济演化、今日世界的结构与逻辑、中国的历史方位与现代转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几个角度,帮助大家从长时段理解今日的中国与世界,并就未来中国与西方的大趋势提出了几个基本判断。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导,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以新质生产力与中国企业的创新成长为主题,从企业家精神、企业战略新思维、劳动要素组合与组织方式跃迁、人才机制创新等四个方面,为中国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了建议。
至此,2024中国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大会圆满结束。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