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再谈创新之道:国家与企业的未来——2023中国前海企业家峰会成功举行

2023.04.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4月20至21日,由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指导、基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3中国前海企业家峰会”在深圳成功举行。本次峰会以“再谈创新之道:国家和企业的未来”为主题。围绕创新环境、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多位重量级的企业家、科学家、学者和投资家进行了精彩演讲与深入讨论。


1931689836013_.pic.jpg

会议首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党工委委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文娉作开篇致辞。文娉介绍了前海的发展环境、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她表示,前海已经由创业的十年迈向了黄金的十年,当前的前海充满机会、充满想象、充满生机,前海深港合作紧密、法治环境优越、跨境金融便利、改革创新活跃、开放成效显著,诚邀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前往前海交流考察,投资前海、共赢未来。


1941689836020_.pic.jpg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以《莫愁前路无知己》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投资与形势的思考。针对当下对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隐忧,他表示,中国青山在、人未老,中国人的创业精神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决定中国未来的力量是新钱。中美对峙、科技封锁下中国对于自主可控的需要,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决定了硬科技是长达十年的投资主题。他呼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共建企业家社会。

在科技发展方面,峰会探讨了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些科技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碳中和、智能制造和合成生物等。

1951689836029_.pic.jpg

其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认为,在深度学习的重大突破之后,AI已经来到从1.0迈入2.0的拐点。他看好三大投资机会:一是各行各业的垂直AI助理方向,二是AI2.0平台,三是AI基础设施。

1961689836034_.pic.jpg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XbotPark机器人基地发起人、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李泽湘结合自身数十年的研究和创业孵化的经历,分享了他对大湾区端到端科创生态体系建设的探索。

1971689836039_.pic.jpg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分享了他对绿色甲醇氢能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实现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一种新技术路径。

1981689836044_.pic.jpg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系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为引,解读了ChatGPT时代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

1991689836050_.pic.jpg

华为云首席专家(工业软件技术领域)、华为云工业软件CTO方志刚解读了如何借助云计算来重塑工业软件的格局,并提出了DISA联盟工业软件云平台上的五大赛道投资机会:工业软件根技术(计算几何、计算力学、元数据驱动多租DME等),SaaS工业软件,场景化SaaS工具链,云工厂,工程知识交易所。

2001689836056_.pic.jpg

泉峰控股董事长兼CEO、泉峰汽车董事长潘龙泉从泉峰自身的实践出发,提出了他对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思考。

2011689836062_.pic.jpg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合成生物化学中心执行主任罗小舟从进化的角度,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巨大作用、广泛应用与发展方向。

2021689836066_.pic.jpg

在投资方面,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用详实的数据,分析总结了2023年的中国创投新趋势。

2031689836076_.pic.jpg

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黄翊玲从创新器械与术式衍进的角度,分享了她对2023年医疗器械投资的看法。

2041689836081_.pic.jpg

圆桌论坛环节,中安半导体董事长曾安,东方晶源董事长兼CTO俞宗强,大普微董事长、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副理事长杨亚飞,晶瑞电材董事长、基明资本董事长李勍,香农芯创CEO李小红,在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的主持下,从自身在半导体业界的丰富实践经验出发,共同探讨了“新举国体制与硬科技发展”。

4月21日,峰会就当下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2051689836086_.pic.jpg

清华大学首届文科资深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对新国际格局下的中美关系走向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解读。

2061689836091_.pic.jpg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分享了他对中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为如何在不确定性时代寻找确定性提出了他的建议。

至此,2023中国前海企业家峰会圆满结束。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