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万亿眼科江湖再迎新玩家!普瑞眼科今日IPO上市,大涨57%

2022.07.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939年,日本医生Tutomu Sato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由此真正开启了手术矫正近视的历程。

2000年初,中国一批企业家开始了眼科医院创业之旅,基石资本所投企业普瑞眼科创始人徐旭阳正是这批创业大潮人群中的一员。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眼科手术技术也从早期准分子激光(PRK)步入全飞秒(SMILE)、人工晶体植入(ICL),摘掉眼镜成为近视患者对于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中国由此成长出一批眼科连锁企业。

20多年后,2022年7月5日,普瑞眼科正式IPO,截至收盘,上涨56.67%,市值达78.88亿。

33931661913689_.pic.jpg

普瑞眼科上市仪式
(从左至右,分别为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熊小聪先生、普瑞眼科董事会秘书金亮先生、普瑞眼科董事长徐旭阳先生、基石资本合伙人王启文先生、普瑞眼科财务总监杨国平先生)


坐拥黄金赛道

所谓“金眼科,银牙科”,作为少数坐拥高成长性和高壁垒,兼具刚需和消费双属性的行业,眼科近两年再度迎来掘金狂潮。

在二级市场,“眼茅”爱尔眼科的市值一度逼近4000亿,欧普康视市值最高超过900亿,还有多家眼科企业正在赶赴饕餮盛宴;

在一级市场,据动脉网统计,从2021年至2022年2月,我国眼科赛道一共发生51起融资事件,40家企业获得融资,涉及投资机构近百家,总吸金额超80亿人民币。

火热的赛道背后是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

中国保守估计有6亿近视人群。

其中青少年近视问题更是令人忧心。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而且低龄化问题非常突出,还在读幼儿园的6岁儿童,近视率就达到14.3%,其中更有1.5%为高度近视。

WechatIMG3392.jpg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而对于老人,据2018年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

如此庞大的眼科医疗需求却远未得到满足。以屈光手术(治疗近视)为例,我国屈光手术量约为150万例/年,屈光手术率约为0.25%,而美国2018年近视人群屈光手术比例在0.8%至0.9%之间,中国市场渗透率仅有美国的 1/3 左右,增长潜力巨大。

眼病诊疗方面,2018年我国CSR(每年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为2662,相比美日等发达国家CSR10000以上的数据,差距非常明显,甚至还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我国老龄化进程和个人生活水平提升不相匹配。

据 Euromonitor 研究报告数据估计,目前我国的眼科市场规模约2105.64 亿元/年。


实现高速增长

普瑞眼科是一家致力于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保健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全科医疗服务的专科连锁医疗机构。

针对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全国分散、地区集中”的市场格局,普瑞眼科采用了“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目前公司已开设23家连锁眼科专科医院,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市及十余个省会城市,在眼科专科医院的建设、运营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管控模式。

33941661913696_.pic.jpg

在人才方面,普瑞眼科的医疗服务骨干均具有10 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目前公司拥有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超过1000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普瑞眼科坚持“引进+培养”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通过医院内部、集团内部资深医师带教培养年轻新人及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遴选合格的医生入校培训打造梯队合理的人才结构;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一方面逐步扩大全职医生规模,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优秀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汇集了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优秀医师。

此外,为提高公司的学术科研水平,公司成立了屈光、白内障、眼底病、视光和斜弱视四大专业学组,致力于这四大领域的学术与临床技术研究。

同时,普瑞眼科不断升级和引入眼科医疗的先进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比如,在屈光领域,公司引进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激光系统,可在全部医院开展技术领先的全飞秒屈光手术;在白内障领域公司引进飞秒白内障系统,适合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治疗,患者疼痛轻、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在眼底病专科领域,公司引进蔡司眼底造影系统,检查结果更客观、准确和动态。

2018至2021年,普瑞眼科实现了稳定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从10.16亿元增长至17.10亿元,净利润从0.31亿元增长至0.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93%和44.18%。

33951661913700_.pic.jpg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屈光不正、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现象,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同时,我国对于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逐步完善和人们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基石资本认为,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眼科和口腔等领域最有可能诞生大白马。一是拥有庞大并且持续增长的(刚需)患者群体;二是科室较“专”,对其他科室的依赖程度较小,容易独立运行;三是行业已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更易通过连锁做大规模;四是利润率高,并可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压低成本。

33961661913705_.pic.jpg


广泛布局医疗健康

近两年来,医疗健康行业因“集采”政策的实施,原有的医疗健康行业投资逻辑受到了挑战,但基石资本从中长期的角度认为,中国有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市场足够大;其次,中国在人均收入跨过1万美元后,老百姓对于医疗的需求将更加广阔,医疗健康行业也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再次,从全球发展历程来看,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如武田制药、辉瑞、默克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以及Comirnaty、修美乐和Spikevax等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单品;此外,中国还有工程师红利,在全球研发中占有成本优势。

在此背景下,基石资本在疫苗、创新药、CXO、医疗服务等赛道上进行了持续布局。截至目前,基石资本布局的医疗健康企业包括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基因测序仪龙头企业华大智造、CXO平台企业凯莱英、体外诊断龙头企业新产业、创新型小分子新药研发企业药捷安康、细胞治疗领先企业驯鹿生物、疫苗龙头企业瑞科生物和艾博生物、生命科学上游代表性企业奥浦迈和关怀医疗、消费医疗代表企业正雅齿科和蒂螺医疗、合成生物龙头企业华恒生物、全国领先的连锁药房企业全亿健康,国际领先的小核酸抗肿瘤研发企业圣诺制药等。

未来,基石资本也将继续挖掘和布局有成长潜力和广阔前景的优质医疗健康企业。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