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2 浏览次数:
2022年8月10-12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投资变奏曲——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杭州举行。
8月12日,“投中2021年度投资人榜单”发布,基石资本三位投资人荣登榜单: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获“2021年度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人TOP20”;

基石资本副董事长林凌获“2021年度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人TOP50”;

基石资本天使基金合伙人黄依群获“2021年度中国最佳早期投资人TOP50”。

会上,基石资本副董事长林凌还受邀就“最内卷的年份会是投资赛点吗?”发表看法,以下整理自其发言:
2015年开始,基石资本在投资方向上,更多聚焦在科技和医疗领域。过去,中国在这些行业积累的人才和基础设施,在2015年以后的形势、政策以及需求的影响下,形成了巨大的创新浪潮,随着时间的演进,走到了转折的关口。
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师、创业者加入到创新队伍中来,从模式创新再转向技术创新,让竞争更加激烈。
但我们认为,科技和医疗领域可能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内卷。
一方面,现在的投资在各种形势和政策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集中,特别是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投资估值一直居高不下,也就是所谓的越来越“内卷”;但是另一方面,新的应用场景、新的终端市场、前沿技术新的交叉变化,都在不断打开更多的新的细分市场,从而产生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投资机会。
但对投资人来说,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过去的模式创新阶段,是一种全民VC/PE的状态,因为大家对模式创新都有自己的感觉和判断,也有一些成熟的运作模式,比如通过集中资金来推动企业走向规模、走向垄断,因此大家都能加入进来。
但现在的创业浪潮有更多的工程师加入,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对投资人的行业理解和认知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可能有一些机构会出清。
但投资行业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行业,只要有想法,对行业有认知,对市场动向有前瞻性的看法,对趋势的把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有机会得到资金的青睐,从而实现梦想。尤其在不是赢家通吃和高度垄断的部分科技领域,只要是有想法的创业者和投资者,都能找到机会去创业或投资。
所以,我们还是坚决向新的技术和前沿领域投资,并对已投资的企业持续加码,帮助他们长得更快、更大。
过去几年,中国的科技领域虽然有很多外来压力,大家会担心,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也超过了国际观察家的预测。但同时,差距也是显著的,我们高端科技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和整体的市占率,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企业也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有待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去发展、去超越。
我们也希望看到,硬科技能像互联网等一些领域的企业一样走向世界,不仅仅是做到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而且进一步拥抱世界,在世界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行业投资领域趋同的现象的确愈发明显。
基石资本在过去二十余年的股权投资中,投的领域还是相对分散的。但是近几年,随着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一方面大家意识到中国在很多科技领域还需要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所以半导体、新能源以及软件应用等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集中出现。二级市场是这样的,一级市场亦如此。
比如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这些领域,投资人会希望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企业能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LP、投资机构还有创业者,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集中的。
这是当前阶段的一个新动向,但只是暂时的。
因为投资趋同后,估值也会迅速上涨,从而对投资回报造成了新的挑战。目前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有不错的流动性,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也获得了足够高的市盈率,所以很多投资人还是获得了很好的资金回报率。
但是总体而言,在估值不断被抬高的情况下,细分市场的很多企业,成长速度并未能与之相匹配,也没有表现出更强的技术领先性,那么尽管这些To B、To C的企业销售业绩得到了实质提高,也难以维持动辄百倍的市盈率。
所以,当下估值趋同反应出管理人对未来的极大乐观,但能否持久我们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我们能做的,是凭借我们对行业的认知与理解,寻找到细分领域的顶尖创业者,以更合适的价格早些进入,并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