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2022春节致辞:莫愁前路无知己

2022.01.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各位基石亲友:

年底是继往开来的日子,我们收到了许许多多的数字,而这两天最重要的数字可能是“8.1%”—— 2021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中国经济已逐步从疫情的影响中复苏。

但基石资本一直认为,投资不看宏观经济,所以让我更为之振奋的,是以下三组看起来相对陌生的数字:

第一组是“522”、“199”、“162”和“41”。它们分别是2021年在A股IPO的企业总数,以及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新上市的企业数量。这组数字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步伐是坚定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一定会越开越大,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说,现在是中国科技企业最好的时代。

第二组是“162”和“73”。2021年底,A股共有162家千亿市值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有73家,占比45%。而在3年以前,A股还只有60家千亿市值企业,民企更是只有12家。而且,在2021年,首次有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突破万亿市值,并且问鼎冠军,它就是宁德时代——中国新兴产业的杰出代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营企业、中国新经济企业崛起的步伐是势不可挡的,它们正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要跳出窠臼,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如果你在国外待的时间长了,可能会对中国越来越悲观;如果你一直处在一个传统的行业,总跟房地产等相关产业打交道,也会觉得水深火热。但你如果是在一些新兴产业、新兴科技领域,看到的可能是另一番景象。“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实际上,永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正如我之前在演讲中提到的那样,是重商主义——也就是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的核聚变,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我们体制大门只需要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只要这两个因素不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就不会动摇。

中国“举国体制2.0”的成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奥秘,其本质同样是市场经济下,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伟大跨越。学者的研究表明,民营企业拥有更强的利用制度的动机和能力,当制度处于低水平或发展初期时,民企的生产率水平落后于外企或国企,然而随着制度的发展,民企逐渐赶上并超越了它们。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高。

在滚滚而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实现持续的进步与繁荣的唯一答案,其前提依然是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核心是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

如果民营企业没有信心,我们将面临辜朝明所谓“资产负债表式衰退”,财政刺激作用越来越有限,只会对民营经济有更大的挤出效应。 

我们需要创造一个“举国体制的3.0版本”,共同构建一个德鲁克理想中的“企业家社会”。举国体制的3.0版本下,经济上应以市场和资本为基础,政治上应立足于法治与责任制政府,通过建立良好的法治体系和产权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能动性,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从而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

未来,伴随着成熟产业的发展与新兴产业的狂飙突进,中国还将涌现出更多千亿市值企业。我们基石资本也投出了迈瑞医疗、韦尔股份、商汤科技等千亿市值的企业,同时还有大量还在高速成长期的公司有千亿市值的潜力。

第三组数字是“7”和“3000”。在成立7年后,商汤科技于2021年底登陆了港交所,成为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IPO,在上市第4个交易日,它的市值就一度突破了3000亿港元。

商汤科技也是我们投资的公司。2016年我们投资它的时候,人工智能行业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对AI这个新兴行业,对这家营收很低估值却不低的企业,许多机构是有疑虑的,认为贵了。但是我们投得很坚定,而且连投几轮,第一轮就投了4000万美元,累计投资超过1亿美元。

7年时间,发生了什么?

一方面,是中国新一代的科技企业正以过去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崛起。以商汤科技为例,其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是人工智能行业底层的、原创的、平台型的技术,而不是简单的应用型技术。在很多前沿科技领域,中国企业扮演的还是模仿者、跟随者的角色,但是近些年,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开始出现行业的领导者,商汤科技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与微软、谷歌和Meta等公司一样,处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最前沿,它研究与解决的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性问题,打造的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性设施,具有真正的“AI+”能力,可以赋能百业。

另一方面,科创板和注册制重塑了科技企业的投资逻辑。

我在《基石资本的二十二条投资“军规”》中写,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也就是我们不应该再用传统的PE、现金流、ROE等因素来判断一个具备重要产业地位的企业。

商汤科技的地位就在于,它所在的人工智能行业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商汤科技是行业里中国乃至亚洲最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

同样的例子还有华大智造——我们去年IPO过会的一家企业。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是全球三家之一、国内唯一成功研发基因测序仪全产品线,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企业,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是我国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重要突破。

所以当初决定投资华大智造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等华大智造确认一个来自中东的订单,想通过这个订单来看华大智造的营业收入到底能到多少,但我跟汪建说,我根本不在于你有没有这笔营收,因为我觉得营收多几个亿或少几个亿都不影响你的产业地位,所以不影响你的估值,不影响我的投资决策。

总的来说,中美对峙、科技封锁,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这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底层逻辑。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迫切。

中国的硬科技企业正在同时往两个方向努力。一个是在与欧美相比差距较大的传统科技领域,如芯片、高端装备、基础材料等,我们正在加速进行国产替代,解决“卡脖子”问题;一个是在与欧美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新兴、前沿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5G、新能源和碳中和等,我们谋求全球领先地位与话语权。而在此过程中,千亿乃至万亿的市场正在向我们打开。

基于上述逻辑,2016年以来,基石资本已经完成一级市场直接投资超过200亿元,包括多个AI、半导体、自动驾驶和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知名案例。而且我们相信,科技向善,投资每个时代最“硬”的科技是促进碳中和、提高社会福祉的正途。

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有一个残篇,说:“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以赛亚·伯林据此做出了一个著名的比喻,把作家和思想家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狐狸,兴趣广泛、如百科全书,一类是刺猬,一心只专注于研究一个大问题。

而我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那就是我们做投资的时候,既要像狐狸,也要像刺猬。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要全面理解企业行为,而不是只盯着财务指标。我们要像刺猬那样,穿透表象、洞察本质,抓住一个价值核心——它可能是企业家精神,也可能是产业竞争地位,等等;同时也要对企业、对产业建立广泛的深入的认知,整体把握企业的成长性,避免盲人摸象。

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博雅之学,因为它博采众学科之长,涉及到责任、人与权力、价值观、组织结构、制度等方方面面。而在我看来,投资也是一门博雅之学,它既是科学,也是人文与艺术,它检验的是整体判断和立体思维,包括我们对企业行为的全面认知和对资本市场的全面认知。只有同时具备整体判断和立体思维,才能在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投资中持续获取稳定收益。

2021年是基石资本的20周年,也是基石资本的丰收年,全年我们共收获商汤科技、格科微、迈普医学等10家IPO上市企业,以及华大智造、云从科技、影石创新等9家过会企业,飞马智科也重组进入宝信软件上市,还有大批企业已提交或将要提交上市申请。此外,全亿健康和Pico也都成为了今年值得一提的大型并购案例。

二十年共携手,新征程再出发。感谢过去的20年能与您相伴,期待下一个20年,我们能继续为您的信任奉献回报!

最后请让我再次向大家致以新春的祝福。在之前疫情肆虐,大家特别悲观的时候,我化用了两句诗,说:“莫畏宏观遮望眼,轻舟已过万重山”;今年我也想再借用两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春在千门万户中”。

谢谢大家!祝大家春节快乐!

                                                                                                 张维

基石资本董事长

2022年春节


2021总结修订.png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