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一天三家企业港股上市,基石资本仍觉遗憾

2021.12.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1年的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基石资本三喜临门:所投企业商汤科技、Sirnaomics(圣诺医药)与泉峰控股同日在港股IPO。

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但基石资本却仍觉得有些遗憾。

原因也很简单,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A股市场上市。

今天的AH股溢价指数是147.06,也就是说,平均来看,一支股票,如果在港股的价格是100,那在A股的价格就是147.06,A股高了近一半。因此,一个企业,如果在A股上市的回报率是3倍,那在港股可能就只有2倍了。


恒生AH股溢价指数

30711652940660_.pic.jpg

近5年,A股相对港股的溢价大约是30%。
数据来源:wind

除了溢价,流动性也是问题。在今年,A股日成交额过万亿已成常态,全年成交额超过250万亿,与此同时,港股却有38个交易日成交额还不足1000亿港币。

所以张维也特地在基石资本的二十二条投资“军规”中写了这么一条:能否在A股独立IPO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香港或美国上市,换股和被收购退出,都会影响我们的投资回报。不同的退出方式和估值体系对于投资回报是至关重要的,应从一开始就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

但最重要的话题并不是投资回报。我们真正想讨论的是:这种估值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或者换一个问法,为什么企业宁可承受这种估值差异,也要选择港股而不是A股上市?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投资者结构、换手率、成交量等等,但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因素:A股的开放性,或者说包容度还不够。

这个开放性有两方面,一是对企业的包容度还不够,导致一些企业不能在A股上市。张维曾多次赞叹科创板是“不对称竞争战略”在金融市场的伟大实践,因为在注册制之前,中国有大量成长期较长的科技企业是上不了市的。但现阶段来看,A股的上市门槛依然较高,“负面清单”也还是限制了很多企业。以创新药企业为例,对于尚未盈利的企业,港股只要求至少有一个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而科创板则要求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二是对投资者的开放性还不够,导致一些企业不愿在A股上市。受限于外汇管制等因素,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还是很不容易的,目前A股、港股和美股的海外投资者比例大约分别是3%、46%和16%,A股还不到港股和美股的零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如果股东是美元基金,或者希望吸引外国投资者,可能就更愿意选择海外上市。

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有赖于其包容的、法治的基础性制度,使其得以吸引到全球最好的企业和最大的资金。用这一套“吸星大法”或者说“乾坤大挪移”,美国把全球的人才、资金、技术都吸引过来发展自身,而且在良性循环之下,这套功法的功力愈发深厚,吸引力愈发强大。资本市场的繁荣,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最终又助力了实体经济。美国新经济的繁荣,纳斯达克居功至伟。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除了留下了亚马逊等伟大的企业,还帮助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认知转变:一个企业,并不需要盈利才可以上市。一个新的估值模式诞生了,它基于企业长期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基于这种认知,美股才得以继续孵化像特斯拉这样的16年不盈利的企业。

儒家文化自带家长心态,苦口婆心,亦步亦趋,唯恐孩子摔跤。但孩子总是需要学着走路的,而学走路就肯定要摔跤。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必将逐步发展至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因此不能全然放手,但随着市场逐步发展,我们还是应该渐次地把优胜劣汰交给市场,把价值判断交给投资者。

另一方面,中外历史都表明,最强大的国家与朝代,都是最包容、最开放的国家与朝代,唐代万国来朝,而清代闭关锁国。大国之所以是大国,不仅是因为底气,更是因为胸怀。

短期来看,我们可以先立个小目标,让优质的中国企业都能在中国上市;长期来看,我们还要打造国际板,让全球的优质企业也来中国上市。

互联网时代,我们没能留住那些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美团等,最开始都选择了在美股或港股上市,中国投资者也因此错过了这场宏大的成长盛宴。

而如今硬科技时代已经来临,我们难道还要错过人工智能领域的腾讯、新能源领域的阿里吗?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