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半导体产业:从“吸晴”到“吸金”

2021.05.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从手机到智能电动车,“芯片荒”正令人恐慌地漫延到越来越多的智能制造产业。怎样看待“芯片荒”现象?中国的产业突破点可能出现在哪个环节?举国体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日前,在深圳举行的“创新之道—国家与企业的未来”2021中国企业家峰会上,国内一批顶尖科创企业及专业投资者,围绕芯片及人工智能产业所展开的深入碰撞,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深圳特区报 | 王欣

芯片不断赋能新应用

“‘芯片荒’出现的重要背景,是芯片不断在赋能新的应用趋势。”成功在早期发掘投资了韦尔股份、中航锂电等大批科技企业的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一语道破其中关键。

31521652944318_.pic.jpg

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解析半导体产业发展路径

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05年之前,随着芯片在电脑领域的广泛应用,半导体产业实现了第一个150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2007-2017年,随着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半导体产业的第二个1500亿美元;2017年之后,芯片更广泛地赋能于越来越多的智能制造产业:人工智能、5G、loT及可穿戴、汽车、能源管理、行业应用、碳中和等,新应用层出不穷,这也直接引爆了半导体产业的第三个1500+亿美元阶段。

半导体技术既是人类现代工业体系的集大成者,又驱动着时代巨轮快速前进。业界有这样一个经验数据:1:10:100,即1美元的半导体产值,可以带来10美元的全球信息产业产值,进而带动全球100美元的GDP增长。

中国半导体产业亟待突围

然而,在半导体行业巨大的应用前景下,中国本土的半导体企业却面临着极为艰辛的产业环境。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说,目前中国市场的半导体市场规模1434亿美元,但本土企业的相关产值仅83亿美元,占比只有5.9%。

31531652944322_.pic.jpg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分析半导体产业链

为什么芯片产业容易卡脖子?因为其产业链很长,任何一个环节被卡住,就卡住了全部。

谈及芯片产业,许多人提到其中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效率提高一倍,而价格不变。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芯片行业极难逾越的技术壁垒和漫长的行业积累。

业内认为,在芯片行业,尤其是大芯片领域,必须同时具备资本密集、人才密集、资源密集,三大条件缺一不可。

杨胜君预言,在缓慢的扩大产能和持续井喷的新兴应用双重挤压下,“芯片荒”至少持续2年或更久,需要各国从政治上站在全球产业链角度来解决。

的确,在与会的业界专家与投资者口中,“举国体制”是一个出镜频率极高的词汇。但也正是在这一问题上,专家们的分歧也十分明显。

北大国发院博雅经济学讲席教授张维迎明确表示:“举国体制是一个套利的体制,而不太可能是一个创新的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分散决策,由企业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1541652944326_.pic.jpg

张维迎教授分析市场经济与科技创新

芯片产业上演“吸金”大法

一个并非半导体行业的专业峰会,芯片的话题却成了当仁不让的第一“吸晴”主题。由此而来的,是芯片行业令人惊叹的“吸金”能力。

杨胜君认为,当前正是投资中国芯片的最好时代。

该领域的一家新兴企业,成功实现一年融资近50亿元人民币,创全球同行业初创企业融资纪录,IDG、松禾、基石、高瓴……几乎所有知名创投位列其中。

专业投资机构认为,随着2014年国家大基金成立、2019年科创板设立,国内半导体创业投资已进入升级阶段,创业者背景更加成熟完整,企业也从低端模仿到中高端晋级,千亿龙头诞生,政府与民间资本相互配合协同。

在当前的投资热潮下,钱不是问题。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钱该怎么投,往哪儿投。

峰会上,有业内人士提出芯片投资的冷思考:几年前,中国LED芯片产业也曾经历一轮投资热——全国各地一下冒出来80多家LED芯片企业,总投资达到800亿元。低端的同质化竞争,让行业出现了严重内卷。仅仅两年后,70%的企业已经关门。实际上,以当时的市场估值,仅仅400亿元,就已经能够并购两家世界领先的LED芯片企业。

杨胜君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需要理性的投资策略,要遵从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以市场的原则去应对芯片全球市场化的特点。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